个人简介:
彭扬帆,女,1989年出生,201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社会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各类课题多项,在CSSCI、中文核心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市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等。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湖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湖北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文史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堂、湖北省“荆楚百优”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等。
研究方向:社会边缘群体及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治理研究。
代表性成果:
1.创伤记忆的重构——一项有关失独群体的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独著。
2.选优扶强:老少边区特色农业“一县一业”格局何以形成——盐池滩羊的纵向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23年第7期,第二作者。
3.失独人群的适应困境及社会工作干预研究——以湖北省Y县的失独人群为例,社会工作与管理,2021年第2期,独作。
4.论社会记忆对个体记忆的重构——以失独人群为例,理论月刊,2021年第2期,第一作者。
6.失独老年女性挣扎、妥协与异化:记忆中的身体,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18期,独作。
7.科学运用“四种形态”锻造廉洁文化,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独作。
8.社会支持视域下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第22期,独作。
代表性项目:
1.文化创伤视角下失独人群的适应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SH050,主持。
2.失独群体的创伤记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8YJC840029,主持完成。
3.创伤记忆及其建构——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2018049,主持完成。
4.科学运用“四种形态”问题研究,黄冈市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1902803,主持完成。
5.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核心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实验教学设计,校级教研项目,2019CE43,主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