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鑫 张思雨)当传统戏曲与思政课相遇,当中国近代史与艺术演绎交融,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融合剧场《人间义》在武汉工程大学精彩上演。这门由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北戏曲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由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洁副教授主讲的校企合作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以创新形式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精神盛宴。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并观摩了此次教学活动。

形式与内容创新:戏曲为媒,打造沉浸式课堂
课程形式上,兰洁副教授创新的将“思政融合剧场”作为核心载体,把课堂搬上了舞台。以楚汉“两下锅”演绎的呈现方式,通过生动的历史讲解与戏剧演员的精湛表演,将近代史还原为具象的舞台场景。这种沉浸式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直观感受历史场景与精神内涵,实现了“看戏”与“听课”的有机统一,让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穿透力。

课程内容上,兰洁副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核心知识点与戏曲剧目深度融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剧目《人间义》以施洋烈士的革命事迹为核心,将个体命运置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宏大背景中。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演绎,让学生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重温近代中国的奋斗历程,深刻理解“人间义”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师生反响热烈:收获别样感悟
活动现场,领导嘉宾及全体师生共同见证了这场特别的思政课,对这种创新形式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这种以戏曲为载体的思政课,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让课本知识入脑入心,是一次成功的育人实践探索。

对于参与此次课堂的学生而言,这堂思政课更带来了思想上的深刻触动与全新感悟。“以往学习近代史纲要,更多是通过课本和课件记忆知识点,而这次通过戏曲演绎,历史人物仿佛站在了我们面前。”青马班成员张瑶表示,舞台上演员们对家国大义的诠释,让她真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信仰奋斗的坚定与不易,也让她对“初心使命”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另一位学生金敏星则谈到:这堂思政融合课以“人间义”为魂,成功打破了理论讲授的边界。兰洁老师以“命运共振”为主线,将历史的宏大叙事娓娓道来;演员们则以充满张力的舞台演绎,让施洋烈士的精神从史料中“站立”起来,变得可感可触。课程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实现了从“知识传递”到“精神点燃”的升华。当历史的真理与艺术的热度交织,它点燃的已非片刻的感动,而是一份深植于心的时代担当,让我们对新时代“青年何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次思政课融合剧场《人间义》的成功举办,是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这种校企合作、“戏文”融合的方式,既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优势,又借助了专业艺术剧团的资源力量,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未来,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审稿人 刘卫民 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