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顺利开展第122期“博闻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谢瑶 李诗佳)9月19号下午,我院第122期“博闻读书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心(求是楼403研究中心)顺利召开。本次读书会以“人类的潜能如何发挥作用”为主题,围绕马斯洛的《洞察未来》展开讨论。本次读书会由李齐老师主持。参加此次读书会的7位研究生主讲人分别为24级张楠、李洋、韩盼盼、金敏星、张雯嘉、黄薇薇、冯杨。院“博闻读书会”学术活动工作小组组织了此次读书会活动。

11234D

会议伊始,李齐老师就以读书的意义为切入点,启发同学们:读书不止是知识的积累,更关键的是学会运用书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谈及研究生常面临的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要善于找到合适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发现并挖掘内在潜能,做到自我实现。他还提到,“博闻读书会”正是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助力研究生更好地读懂社会、洞察现实,发挥潜能,自我实现。

随后,同学们依次进行读书分享。首先,张楠同学结合当下社会现实问题,指出真正的自我实现需放下社会性“小我”,以“无私”状态融入生活;每日应多做“成长性选择”而非出于恐惧的防御性选择;要辩证看待冲动,既倾听又整合理性与道德;真正的“顺其自然”是接纳而非放弃,以减少内耗、有效行动。同时,也需反思该理论在普适性、文化差异和性别视角上的局限。李洋同学根据文本中针对“自我价值怀疑”的阐述,她认为马斯洛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接纳不完美”,提醒人们“每个人都有独特潜能与价值,不应通过与他人比较否定自己”,而应“关注自身成长进步,在超越自我中提升自我价值”;针对“生活意义迷茫”,自我实现理论指出,“人生意义在于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为人们寻找意义指明方向一一通过追求“真、善、美、正义”等“存在性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中获得生活意义与满足感。韩盼盼同学分享了《洞察未来》第三章的一句话,即:“每个人既是诗人,又是工程师;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既是孩子,又是成人;既是男性的,又是女性的;既处在世界之中,又处在世界之外。”这句话最直接地抨击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她指出,马斯洛反对将人简单地标签化,反而一个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恰恰是能够包容并整合这些看似对立的特质的人。发挥潜能的第一步,是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拥有多种可能性的完整个体,并拒绝被单一标签所定义。发挥潜能的第二步就是有意识的实践人格的整合,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创造“诗人”与工程师对话的机会,让工作学习中注入创造性,最终使人不仅成为一个更“成功”的人,更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金敏星同学主要聚焦书中在第一、二、三章,围绕马斯洛心理学深入剖析幸福心理学、 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的批判,特别着重对幸福观的思考,表明了幸福不是纯享受、纯开心,而是对包含困难和挫折的深刻感悟和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张雯嘉同学通过对比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指出了马斯洛思想的局限性。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心理层面,对于造成人性压抑的社会结构性根源,虽有批判,但未能给出彻底的解决方案。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异化”这一阻碍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症结,挑明私有制经济对人的束缚。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止步于描绘理想,而是指明了通往理想的现实道路,即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过程中建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要将马斯洛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关怀,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要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对人类解放的执着追求,作为青年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

黄薇薇同学主要从环境的作用进行读书分享。她指出环境是提供一个舞台,让个体的潜能得以展现和发展。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予个体足够的自由和支持,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探索和成长,而一个糟糕的环境则会像枷锁一样,束缚个体的手脚,阻碍潜能的发挥。这段话清晰地阐述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糟糕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潜能发挥的良好氛围。冯杨同学重点围绕“自我实现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身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存在方式。”这段关于个人成长的深刻论述,她认为这句话恰恰印证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一箴言。自我突破的“持续过程”本身就是一条曲折之路,充满了内在惰性与外在挑战。而每一次突破,都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存在方式”,这正是个体生命历程中光明的、上升的前途。因此,我们既要对成长充满信心,坚信持续努力终将带来发展;也要勇于直面挫折,将挑战视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曲折的进程中不断迈向光明的未来。这既是个人成长的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法则。

同学们的读书分享结束后,李齐老师就大家的分享进行总结发言。李齐老师结合现实生活,认为马斯洛在《洞察未来》中所传递的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深刻且重要的启示,更蕴含着治愈心灵的力量。他强调,读书的核心意义,正在于为心灵带来启发与升华:教会我们接纳内心的焦虑与矛盾,坦然直面现实,这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而这种 “接纳” 并非妥协,而是激活潜能的第一步:当我们不再因焦虑而内耗,不再因对抗而迷茫,就能将心理能量转化为探索自我、突破局限的动力,这正是对心灵的深层启示与升华,也是读书之于个人成长的核心意义所在。同时,李齐老师鼓励大家既要学会选书、多读书,也要坚持锻炼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途径,最终唤醒并释放自身的内在潜能。最后,李齐老师和与会同学进行合照,马克思主义学院第122期“博闻读书会”圆满结束!(审核人 刘卫民 李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