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子凤 盛文冰)近日,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晋文老师在课堂上与爷爷的“跨时空见面会”被众多公众号报道,2025年3月16日,其精彩课堂内容荣登《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
崔晋文副教授是一名思政课老师,她不仅有着10年的授课经历,更是红色英雄事迹的讲述者。在思政课堂上,一本泛黄的《秘密笔记》、一枚镌刻着延安宝塔、祥云和红五星的独立自由奖章,让历史课本中的英雄形象变得触手可及。崔晋文十年如一日深耕思政教育,2021年,她将爷爷崔洪祥烈士的烽火岁月搬上讲台,用实物、史料与真情实感,让红色信仰在“00后”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爷爷崔洪祥是位烈士,但崔晋文老师从未见过他。她对爷爷的故事是从那本写满作战笔记、绘有战场地形图的《秘密笔记》中发现的,是她从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爷爷生前工作单位的零散信息中拼凑出来的,也是她前往湖南辗转找到爷爷战友遗孀过程中得到的。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血与火铸就的温度,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前线,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第47军主力,15岁就加入太岳游击队的崔洪祥,用一生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壮阔征程。
“要帮助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找到人生目标,引导他们培养完善的人格,在推崇专业知识的世界让学生保有感性和爱的能力,是每一位思政老师的使命”,崔晋文老师这样说。学生不仅都是历史的传承者,更是红色事迹的讲述者。2021年,在学院呼吁讲党史的号召下,崔晋文老师在《理想信念》这一章节中讲述了她爷爷的故事,此后,武汉工程大学2000余名学生通过崔洪祥烈士事迹、斑驳的奖章、褪色的笔迹,触摸到了课本之外的滚烫历史。
思政教师是“精神的摆渡人”,思政课教育更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崔晋文老师鼓励学生走进历史,这种沉浸式教学点燃了年轻一代的热情。在崔晋文老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到家族中的红色记忆,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汪立旭返乡了解到曾祖父汪昌桂曾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长征、解放战争这一往事。“每人做5分钟的历史学家,让教科书里的信仰照进现实。”崔晋文老师如是说到,“在技术至上的时代,守护青年对历史的敬畏与共情。”这正是她坚持带文物进课堂的初衷
课程广受好评,崔晋文老师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今年春天,在得知爷爷生前战友的后人仍与爷爷生前部队保持联之后,崔晋文便利用周末驱车前往湖南湘潭收集更多信息。这些新发现的碎片记忆,将成为下学期课堂上的鲜活案例。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将会续写新的篇章。(审核:刘卫民 蔡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