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颖)习总书记曾经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过“六要”的要求,其中就有“情怀要深”。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当有心系祖国人民的家国情怀、乐教爱生的仁爱情怀、进步革新的时代情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思政教师崔晋文如何践行“有情怀”的思政课。
“她总是背着一个普通的帆布包,总是来的比我们早……她的身材修长,举止总是那么温婉,我很难看到她不笑,课堂上她的嘴角总是弯着的,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使她烦忧。”这是她的一位学生对她的评价,也是大多数学生对她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学生的眼里,她的微笑总是透漏出自信和从容,她的优雅、睿智和博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崔晋文老师在授课(转载自长江视频)
坚定理想信念的“家国情怀”
近日,极目新闻、湖北高等教育在线纷纷报道了青年思政课教师崔晋文追寻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的事迹。
崔老师在讲述红色故事
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关注这位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青年教师了。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那一年,崔晋文将爷爷崔洪祥烈士的故事带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三年来,她向2000余名学生讲起崔洪祥的故事。也是在2021年,极目新闻就报道过讲述身边红色故事的崔晋文老师。2024年,长江日报更是以头版头条大篇幅的报道了将自己烈士爷爷的事迹带入思政课的崔晋文老师,在网络上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并获得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省教育厅官网等主流重要媒体的转载。
图为长江日报的报道
崔晋文老师深知,自己从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但如何能真正打动学生?如何能让学生“入脑入心”?是她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她的脑海,为什么不将自己烈士爷爷的故事带上讲台?讲好红色故事并不容易,在准备前期,崔晋文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她无数次奔波于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爷爷生前工作的单位、在世的爷爷的战友家中。最远的一次曾经驱车前往湖南,辗转找到爷爷战友的遗孀,只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崔晋文还常常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在网上查阅相关论文。
崔晋文和父亲去档案馆查阅资料(转载自长江日报)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一次次打磨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崔晋文老师一步步的走进了那段历史,见证了爷爷的曾经,理解了爷爷的选择,也深深地体会了什么才是“家国情怀”、什么才是“理想信念。”而正是带着这种情怀,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和共鸣。
每当崔晋文在课堂上讲起爷爷的红色故事时,所有的学生都凝神屏息,好像生怕会打扰到烈士、干扰到战场一般。
学生认真听崔晋文讲红色故事(转载自长江日报)
课堂上,崔老师展示了爷爷留下的老物件、奖章、作战笔记等遗物,让在场师生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
爷爷的部分遗物
每每讲到自己的爷爷身负重伤,甚至肺部至死都残留着子弹的碎片、讲到爷爷在最后一刻产生的幻觉依然是挂念自己的部队时,崔晋文和学生的眼中都饱含着热泪,那一刻,一个思政老师和她教育的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完成了共鸣和升华。很多学生都对崔老师的红色故事印象深刻,不仅有学生听到故事后主动帮崔老师联系了迁墓事宜,而且有更多的学生主动表示,崔老师的红色故事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烈士离开了,但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也由我们继承”“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将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个人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二学生汪立旭是一名“00后”,听过崔晋文的思政课后,她查起家族史,了解到曾祖父汪昌桂曾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长征、解放战争,汪立旭着手收集资料,希望将这段历史写进论文,和更多人分享。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只有自己心怀坚定的家国情怀,才能讲好红色故事,才能将理想和信念永远的烙印在学生心中,红色基因作为信仰的种子,一旦在学生心中生根,势必会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坚持乐教爱生的仁爱情怀
“学生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快乐。”崔晋文老师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看来,思政课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真正打动学生、让思政课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金课,是崔晋文最大的目标。
大学里学生们常常将要学习的课程分成两类,一类是“水课”,另一类是其他课,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思政课有了一些刻板印象,认为思政课无非是照本宣科,但上了崔老师的课之后,常常有了改观。
学生暴亚皎说:“她(崔晋文老师)讲的第一堂课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后来走神过久,有些无聊,便试着听了听,然而稍稍一听,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门课,开小差也只是在疲累的时候开了。”
崔老师说,要讲好思政课,首先自己要坚信自己所讲的内容,坚持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每学生提到崔老师,都夸她“三观好正!”
为了打造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崔老师把课本的内容逐层解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增加了许多案例、对于可能会对学生将来产生影响的地方深入分析引导,她准备的教案丰富详实,每一页都是崔老师的心血,这些都是她一晚晚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才有的结果。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资讯,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她的教案每学期都会修改和增补新的内容。崔老师的学生评教数次进入全校前10%,学生的评语她也都会一一阅读,看到学生写的真挚的评价时,崔老师都觉得既开心又感动。
无论多忙多累,崔老师也一定会精神饱满的出现在课堂,只要站在课堂上,她永远都带着笑容,温柔耐心的对待学生。视觉传达学生曾说:“很喜欢看到崔老师明媚热情的样子,那个样子很能感染人!”材料物理的学生在QQ上给崔老师留言:“听到老师的声音就觉得好开心!”
崔老师的课堂永远不会缺乏新鲜的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学生自主展示法、引导式提问法、实践法等等,层出不穷。把握学生的“点”,找到学生喜欢的模式,层层深入引导他们反思。每次提问,崔老师都不强制学生回答,但每次教室里总是有大部分学生自发的举手参与讨论。
学生与崔老师在课上的互动
学生在崔老师的课上积极讨论
自主展示PPT时,也采取自愿的模式,每次大多数学生都会自发参与。因为是自愿参与,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有强大的内驱力,会非常认真的准备和打磨自己的PPT内容,往往展示的时候能让老师都眼前一亮。汉语言教育的陈莉曾主动告诉崔老师:“老师最后说谢谢我们积极参加活动,其实是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才对,让我们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PPT
面对不同的学生,崔老师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理工科的学生,大多对新闻热点议题很感兴趣,国家的政策方针和点评都能引发他们的共鸣,而针对艺术系的学生,崔老师甚至会准备艺术作品作为讲述论点的导入图,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崔老师的教室里前排很少空着,甚至有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依然认真的听课。每当崔老师看到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睛,就会牢记自己师者的使命感和责任。
思政课教师是文明传承者、知识传播者,进行的是直面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其实我们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涉及了爱的各个方面:爱己、爱人、爱班、爱校、爱家、爱国、爱社会、爱大自然等等。只有身怀这种情怀,才能驱动自身自觉地传道、授业、解惑,才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崔老师时刻挂念的学生,无论学生做了什么小事,她都会记得。在她的朋友圈里经常记录着关于学生的点滴:
崔老师朋友圈里记录着关于学生的点滴
崔老师朋友圈里记录着关于学生的点滴
而学生也用同样的真诚回报着崔老师,很多学生给崔老师写信、写长文留言,分享自己的日常、有什么情绪上、生活上、工作上的问题也会找崔老师倾诉。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写给崔晋文老师的长信
也有学生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被崔老师的真诚和博学打动,再到慢慢的敞开自己的心扉。暴亚皎就曾经分享过这个过程,他在参加“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中就曾经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
“我是一位内向又怕生的学生,不管对哪位老师都保持着距离。”“我饱受着苦痛的折磨,渴望有人给予答案。”但崔老师并没有立刻取得他的信任,“我站在她面前,好像晴空万里的天上只留一片云朵在苦苦支撑自己不被阳光消灭,即便这阳光是那样的温柔与和煦……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但经过多次与崔老师的沟通和交流,暴亚皎说“我对她的信任在她担心的蹙眉中又多了几分。”“下课后我便没有迟疑地去找她了!”崔老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和人生观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他,温柔耐心的倾听他的烦恼,终于,暴亚皎的内心被融化了,他写道:“也是那一天,他知晓了、他明白了、他醒悟了!”并且“早已将您(崔老师)的话铭记于心,它们会在夜深人静时安抚那苦痛的心灵,将在悬崖边的徘徊的人儿带到他的归属之地”的全过程,这种真情实感,只有真的被打动过才会有。
暴亚皎文章节选
崔老师上课时有激情、有正能量,深受学生喜爱,学期结束时总有学生会送上一些小礼物,有精心挑选的书、自己手作的牛轧糖、手作的小徽章、保护嗓子的喉片、亲手画的画等等,而崔老师也会为学生准备手作的小饼干作为礼物:
有时会有其他班的学生来“蹭课”,还有已经结束学习的学生给崔老师发消息,希望再来听一堂崔老师的思政课,或来找崔老师聊一聊:
崔晋文老师深知,思政课开始于课堂,但远不能终止于课堂。思政课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延续学生的一生,而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成功的思政课。有学生曾说“不知道她(崔老师)用什么魔法,让我敞开了心扉。”也许就是这种“仁爱情怀”、以真心换真心的双向奔赴,才是让学生都愿意向她敞开心扉的魔法。
追求进步革新的时代情怀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思政课面对的学生都出生于00后,甚至05后,接触过大量的资讯,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要切实上好思政课、培养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人才,思政课教师自身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多方面的素养,并注重多学科知识技能的提升,学以致用,将交叉学科的知识运用于思政课教育、打造真正让学生有“获得感”、让学生“信服”的思政课。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勇于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时代情怀。与时代强共振、与青年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有大格局和大眼界,才能真正践行“大思政”。
习总书记曾强调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崔老师始终保持自我革新的态度。她热衷于阅读各类学科书籍,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与新理念,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也关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素养提升。崔老师在践行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育人方式、践行大思政课的同时,也取得了相关的科研成果,她参与主持了与之相关的省人文社科项目,还出版了专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问题研究》。
崔老师参加音乐会、崔老师的画作、
崔老师送给学生自己书写的小书签
“耕耘不断、学习不止。”崔老师日常的积累为践行“大思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中,崔老师会以马克思赞赏的伦勃朗的《神圣家族》画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部著作亦同名)作为切入点,引出马克思中国化的内容,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引出改革开放的故事时,崔老师会一展歌喉唱两句“春天的故事”,学生们每每听完都热情的鼓掌;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崔老师会将中国非遗“打花棍”带入课堂,让同学们真实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位体验过的学生都真诚的为中国传统文化而折服。
崔老师在打花棍
崔老师深知,“大思政”不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开始,学会感恩、学会爱、学会助人、学会自律,才能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崔老师还会通过她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她参与国际救助流浪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引导他们理解和珍视生命。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也激励他们将这种关爱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材料物理1班的徐溪晨曾说:“看到你帮助小狗的经历真的让我热泪盈眶,我也想像你一样为我们的地球做些什么。”
《论语·子路》中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课教师的学识魅力、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都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三观。崔老师这种持续学习的精神不仅能丰富充实课堂,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们从她身上感受到热情、关爱和责任,受益匪浅。这些影响将伴随他们的成长,激励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只要你们在将来进入社会之后的某一天,想到曾经有一位思政课老师,她曾经说过的话让你在今后的某一刻觉得是有重量的,是有影响力的。我就足够了。”
在第一节课,崔晋文老师就曾经这么说过,而在将来的岁月里,她也将继续坚守自己的承诺。(审核:刘卫民 蔡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