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若男 张雅婷)江汉平原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具匠心的“汤格”“郭格”雕镂艺术和独具一格的“鸡鸣腔”唱腔深受荆楚大地人民的喜爱。为进一步推动皮影艺术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0日,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心向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贺新芳和陈俊的带领下,走进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展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汉平原皮影戏保护与传承的探索之旅,实地感受非遗文化魅力,追寻非遗文化时代价值。
拜访皮影戏传承人:薪火相传的皮影情怀
在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皮影传习所,实践团队有幸拜访了江汉平原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守钦先生。刘老先生从事皮影戏表演已有六十余年,他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让实践团队深入地了解了皮影戏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接着刘老先生向实践团队分享了新剧目《皮影清唱清廉潜江》的编写初心与编写历程,他娓娓道出作品背后的故事,采取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巧妙融合的形式对剧本内容大胆创新,旨在将社会热点和时代精神融入剧本创作中,使作品既接地气又富有感染力。面对未来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发展问题,刘老先生用作品本身进行了回答,非遗如何“新”的关键在于如何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传承人刘守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门艺术充满了热爱和尊重。”实践团成员刘蜜同学感悟到。此外,更令实践团队钦佩的是刘老先生不光会唱念做打,还雕得一手好“皮影子”,至今自绘皮影底图数百张,经他画雕的皮影子在屏幕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对于江汉平原皮影戏的传承方面,刘老先生力所能地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带动儿子学唱皮影戏、与家人出资建立了潜江市唯一一座家庭皮影馆,还成立了田家炳实验小学皮影队,培养了一批批对皮影戏感兴趣、有才华的学生,为皮影戏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刘老先生告诉实践团队他希望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吸纳更多优秀群体加入皮影传承的行列中来,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年轻一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体验皮影戏技艺:光影间的皮影魅力
一个小戏台,一块白色的幕布,一束投射的灯光,一个木箱,几个艺人,一出好“戏”就开场了。在江汉平原皮影戏传习所,江汉平原皮影戏艺人为我们带来了《薛丁山三请三休樊梨花》。舞台前,实践团成员被皮影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所吸引,沉浸在皮影戏极具艺术魅力的精彩表演中。走进后台,方寸天地间更是让人所感震撼。皮影戏艺人分别手持支撑杆和操纵杆,以支撑杆掌握身体的动态平衡,以操纵杆带动四肢活动,灵活操纵手中的皮影,再配以音乐锣鼓及说唱,“皮影人”便生动舞在屏幕上进行故事表演。为让实践团成员沉浸式体验皮影的乐趣、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江汉平原皮影戏传承人王海荣为我们提供了皮影戏《拔萝卜》片段皮影形象,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表演。演绎过程中,他指导我们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操控“皮影人”来模仿“拔萝卜的力度”演绎“皮影人们团结一致拔萝卜的画面”等故事情节,“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每一个走位翻转、每一声配乐拟声、每一次眼神交流,都是青年学子对皮影戏的古老故事的重新演绎,也是对非遗文化的深情致敬。作为表演者之一的实践团成员邹建婷同学表示:皮影戏体验真的很精彩,希望皮影戏能够经常进学校,我们都能够有机会再参加皮影表演的学习。
专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皮影传承的新思路
实践团队来到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受到了负责人李彬主任的热情接待。在与非遗保护中心的李主任交谈中,实践团队愈发强烈地感受到江汉平原皮影戏如今的传承瓶颈,难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情况。“如何解决江汉平原皮影戏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实践团成员凡沫含同学感叹道“这也是我们所忧虑的问题。”在与李主任的谈话中,实践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为解决传承难点问题,非遗保护中心作出了不少努力:一是建立专业传承队伍,如成立了潜江市皮影艺术协会,并经常开展非遗展示、传承以及对外交流活动;二是建立展示场所,如建立江汉平原皮影戏演出厅,常年向市民及皮影艺人免费开放;三是扩展非遗项目展示舞台,在重大节令以及文化活动期间,江汉平原皮影戏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和精彩演出;四是扩大非遗保护阵地,江汉平原皮影戏传承人还经常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推广工作;五是关怀皮影艺人生活状况,注重加强对皮影艺人的生活关注与人文关怀,将关注与关怀时刻落在实处。注重除了与团队成员交流江汉平原皮影戏发展现状外,非遗保护中心李主任还向实践团队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文字资料,为后续调查提供便利。
在采访江汉平原皮影戏传承人时,他们说,“作为潜江人,我希望我能一直坚持做皮影戏,这是潜江人的自豪感嘛。”他们说,“一辈子,一个人,一件事,我就想把皮影戏做好。”他们说,我希望我们的皮影戏越来越兴旺,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么多年来,江汉平原皮影戏因为有政府的支持,有皮影艺人的热爱,也在不断创新,走向更大的舞台。(审核:刘卫民)